工业主体铸跨越引擎 —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纪略
| 招商动态 |2016-07-24
工业主体铸跨越引擎
—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纪略
一栋栋标准车间拔地而起,一个个整车(特种车)生产企业生机盎然,一批批水资源生产企业生产如火如荼,一个个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应用企业勇立潮头,激情跨越……
仲夏,骄阳似火,水都大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激情似火。
丹江口人,正在用他那务实、拼搏、创新的精神,强园区、壮产业、优服务、促跨越,铸就丹江口科学发展、跨越发展强劲引擎,谱写着“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”的华美篇章。
强园区:大手笔描绘跨越蓝图
面对工业经济发展时不待我、市域经济发展只争朝夕的紧迫态势,面对工业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、配套功能条件差、产业定位不明确等现实问题,丹江工业经济发展路在何方?
放眼全球全国、对接周边、结合自身,丹江口决策者高瞻远瞩:坚持产业第一理念,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。
大园区承载大产业。
六里坪工业园依托“车都•十堰”,重点发展汽配产业;水都工业园依托水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水资源利用型产业;丁家营移民生态产业园借助良好的地理条件和自身产业优势,重点发展服装和生物医院产业;东环工业新区主要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和新设备企业招商方向突破,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。
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。
白果树沟的农产品加工、金家湾的治金和锻造等,各具特色,竞相发力。
蓝图已描绘,重在抓落实。
如今,走进六里坪工业园区,您随处可见:塔吊林立、工程车不停穿梭、工人不停忙碌,崭新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宽敞干净的大道让园区四通八达。
曾经的荒山,如今成为周边地区汽配产业的投资高地。
短短三年,工业园区已成为丹江口招商引资、招商选资的一张名片,成为八方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,成为引领丹江口新型工业化的一艘巨型航母。
壮产业:大项目筑牢崛起底盘
翻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史,污染企业全面关停,高耗能产业逐步淡出市场,丹江口经济发展靠什么?
丹江口市委、市政府回声响亮,掷地有声: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,重点培育汽车零部件、冶金、农产品加工等3个“百亿产业”和水资源利用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等3个“五十亿”产业,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。
抓招商选资、抓大项目、抓水资源利用型项目、抓高新技术应用项目。
六里坪工业园的知名实业公司先后研发出高铁发动机外壳、机器人底座、电梯配件、太阳能发电装置配件等产品,与三一重工、日立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。
水都工业园丹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生产的氮氧传感器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核心元器件,属于国际领先的高端产品。
同时,丹传公司、圣犬电池、民乐液压等一大批企业,也成长为科技含量高、规模块头大、质量上档次的“高、大、上”现代新型工业企业。
如今,高新技术开发、引进、应用在丹江口工业版块蔚然成风。
大项目彰显“磁石效应”, 大项目筑牢崛起底盘。
富之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,主要生产的销售PE膜、PET瓶胚及瓶盖等塑料制品,是一家依托农夫山泉、武当山泉等水资源利用企业成长起来的企业典范,“磁石效应”尤为明显。
优环境:大服务托起壮丽画卷
怎样才能确保外来企业“引进来、能生产、快发展”?如何保证本土企业“能生存、能发展、能壮大”?
“企业家办企业不容易,外地客商到丹江这个他以前陌生的环境投资兴业办企业更不容易,我们每一位丹江人都要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。”市委书记孙咏平语重心长。
“围墙内的事企业负责,围墙外的事政府服务。”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翔斩钉截铁。
先后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例会制度和工业经济发展例会制度,定期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,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。
为企业量身定制“契约式”、“保姆式”、“一条龙”等个性化服务,为企业创造优良宽松的发展环境。
截至2015年底,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已经由2011年47家单位的427项,精减到现在28家单位的77项,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。
同时,我市还对重点投资项目及外商投资项目纳入"绿色通道",实行以高效便捷、特事特办、全程监督、跟踪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审批服务,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,为企业"松绑",给项目"助跑"。
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丹江口人以园区为平台、以产业为抓手、以环境为推手,在水都大地奏响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乐章,共同托举起宜居宜业宜旅的工业生态旅游丹江口的壮丽画卷。